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20篇
  免费   7820篇
  国内免费   9612篇
测绘学   4389篇
大气科学   4429篇
地球物理   6307篇
地质学   19544篇
海洋学   4714篇
天文学   733篇
综合类   2631篇
自然地理   4605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659篇
  2022年   1644篇
  2021年   2075篇
  2020年   1665篇
  2019年   1855篇
  2018年   1865篇
  2017年   1795篇
  2016年   1887篇
  2015年   2104篇
  2014年   2046篇
  2013年   2377篇
  2012年   2601篇
  2011年   2567篇
  2010年   2509篇
  2009年   2372篇
  2008年   2381篇
  2007年   2218篇
  2006年   2111篇
  2005年   1723篇
  2004年   1324篇
  2003年   1003篇
  2002年   1062篇
  2001年   948篇
  2000年   846篇
  1999年   654篇
  1998年   401篇
  1997年   380篇
  1996年   311篇
  1995年   256篇
  1994年   302篇
  1993年   233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7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13篇
  1954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下辽河平原为研究对象,选取1980年、2010年和2018年Landsat TM/ETM+OLI卫星图像进行解译,得到3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下辽河平原近4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地形、交通通达度及限制转化因子采用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对流域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及景观格局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80-2018年水田、林地、草地、沼泽面积均减少,其中水田面积减少量最大,占比减少了8.59%,旱地、水域和城镇的面积均有所上升,旱地的增长面积最大,占比增加了6.19%;水田、林地、水域转入为旱地面积最大,旱地转出为建设用地面积最大;1980-2018年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降低,斑块之间的连通度、聚集程度升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增大;2018-2040年,下辽河平原建设用地和水田的变化面积最大,城市化过程更加显著,景观的多样性及空间异质性降低,人类对环境的干扰能力变大.  相似文献   
2.
面向数字孪生城市的智能化全息测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智能驾驶等新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正形成两大平行发展、相互作用的体系,数字孪生技术应运而生。随着物联网技术(IOT)的发展,数字孪生的理念被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深刻影响着城市规划、建设与治理。笔者所在单位面向数字孪生城市和自然资源统一监管对测绘地理信息的新需求,在全国开创性地开展了面向数字孪生城市的智能化全息测绘试点工作。本文结合上海市智能化全息测绘试点工作,从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孪生城市对地理信息的新需求、智能化全息测绘关键技术及测绘成果等方面展开了论述,重点介绍了智能化全息测绘的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以及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3.
海量点云数据可以较好地构建文物的三维建模,针对文物复杂的表面结构,传统的算法很难达到精细建模,为了解决复杂模型表面的空间三角网构网问题,本文结合空间三角形的法向量构建三角网,以空间三角网表面的曲率为约束条件,构建物体表面的空间三角网,然后对构建的空间三角网进行精细建模。以昆明市文物——经幢为例进行三维重建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适合室内文物的三维建模,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对居民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提高城市内涝灾害受灾人口评估精度,提出一种更为精确的受灾人口评估方法。以哈尔滨市道里区为研究区,以城市内涝灾害受灾人口为研究对象,运用一、二维非恒定流为主控方程,构建城市内涝数值模拟模型,并结合受灾人口分布特点,综合构建基于土地利用的人口随时间变化的计算模型。实现在模拟内涝灾害影响范围基础上,利用受灾人口计算模型提取白天与夜晚受灾人口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在百年一遇降雨情景下,有25条街道会发生不同程度积水,积水深度范围值为0.10~1.42 m;此级别内涝灾害在白天11条街道受灾人口数量最大值达到3 500人,夜晚10条街道受灾人口数量最大值为720人。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以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地下水补给来源的差异。通过青海湖沙柳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地下水、河水与降雨之间的补给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季风时期,地下水主要受降雨入渗和河流侧向补给为主,在补给过程中蒸发作用是影响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值的主要因素;非季风期,冰雪融水对低值区的地下水影响显著,同时降水的快速入渗则是该时期高值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之一。地下水同位素高值区,地下水与河水间补给作用较弱,补给时间超过5个月;地下水同位素低值区,地下水与河水补给关系较为密切,补给时间在1~4个月间。本文所得结论可初步反映干旱半干旱内陆流域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特征以及补给方式的基本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流域地下水及其他水体间的转换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经济密度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聚集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以重庆市38个县(区)所辖范围为研究区,建立了人均和地均相结合的综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确定指标权重,将PCA TOPSIS评价法运用到经济密度综合测度中,依据测度对象与最优值的相对接近程度,综合测度1997年、2001年、2006年和2013年重庆市县域经济密度,获得各个时间断面经济密度综合指数及其排名。通过利用ArcGIS制图功能绘制重庆市经济密度等级分布图,揭示其空间分异演变规律,利用Moran’s I,LISA和热点分析分别探索了县域经济密度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并讨论影响经济密度高低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县域经济密度的综合测度及时空演变的探究,为实现城市科学定位和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家录  任娟  王勇  李维杰  娄昭  陈佳 《热带地理》2020,40(2):335-345
为探究岩溶水库水文地球化学行为过程,对贵州普定夜郎湖表层水体进行了为期3 d的高分辨率昼夜监测。结果表明:1)多变的天气和水文条件叠加导致水体离子指标昼夜变化不显著,规律性较差。而水温、DO、pH值、SpC、SIc、pCO2等常规理化指标受水温变化和生物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波动。2)利用亨利常数和主成分分析,得到温度变化、生物作用、人类活动、水库的蓄水与放水对夜郎湖水库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1.66%、17.28%、14.08%和10.22%,说明作用于水库水文地球化学行为的因子具有多元性。3)δ 18O表现出与DO一致的波动趋势,即白天上升,晚上下降,反映在短时间尺度上,氢氧稳定同位素变化受控于生物过程(主要是呼吸作用过程);而对比水库水体和大气降水的d-excess(d值)发现,水库水体的d值(8.21‰)显著偏低于当地大气降水的d值(9.64‰),说明在长时间尺度上,主要受蒸发效应引起的不平衡分馏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鑫  彭飞  张琦琦  胡伟 《世界地理研究》2020,29(6):1102-1112
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活动是特定地域外向联系强度的重要表现,是边境城市区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分形理论及核密度等方法,以中国边境各城市的进出口贸易额为主要指标,剖析了中国边境地区对外贸易的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不同阶段的中国边境对外贸易位序-规模特征明显,位序结构内部城市次序变化较大;②位序-规模分布的无标度区变化显著,在18年内出现了4段分形表现,外贸活动的规模波动性、区域化特征明显;③影响因素表现为经济地理禀赋约束下核心城市支配效应明显、邻接地缘环境影响显著、政策导向与口岸推动、内部竞争反推空间结构协调演化四个方面;④不平衡性、集聚性在中国边境地区外贸活动中凸显,空间分布呈现为“核心-边缘”结构,当前国家层级应重点支持对外贸易优势城市,省级尺度协调域内城市对外贸易层次组织与区间联系。  相似文献   
9.
Cheng  Zhiheng  Liu  Biao  Zou  Quanle  Wang  Xin  Feng  Jicheng  Zhao  Zhiyan  Sun  Fulong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2020,29(3):1601-1615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Mining-induced fracture plays a key role in gas drainage for gas burst-prone underground coal mines, especially for closely multilayered coal seams. The layout and...  相似文献   
10.
Barley(Hordeum vulgare L.) is one of the earliest domesticated crop species and ranked as the fourth largest cereal production worldwide. Forward genetic studies in barley have greatly advanced plant genetics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however, most genes are identified by the conventional mapping method. Array genotyping and exome-capture sequencing have also been successfully used to target the causal mutation in barley populations, but these techniques are not widely adopted because of associated costs and partly due to the huge genome size of barley.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ree mapping cases of barley cuticle mutants in our laboratory with the help of RNA-sequencing. The causal mutation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identified for two of them and the target genes are located in the pericentromeric regions.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mapping-by-sequencing, mapping-and-sequencing, and RNA-sequencing assisted linkage mapping are presented and some limitations and challenges on the mapping assisted by RNA sequencing are also discussed. The alternative and elegant methods presented in this review may greatly accelerate forward genetics of barley mapping, especially for laboratories without large fun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